锄禾日当午古诗原文_锄禾日当午古诗原文作者  第1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之手,名为《悯农》。它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同情和尊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诗歌的开篇“锄禾日当午”,直接描绘了农民在正午时分劳作的情景。这里的“锄禾”指的是农民在田间锄草,而“日当午”则强调了时间是在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刻。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农民在酷暑中劳作的艰辛。紧接着的“汗滴禾下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辛苦。汗水滴落在土地上,形象地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汗水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这里的“盘中餐”指的是我们日常餐桌上的食物,而“粒粒皆辛苦”则强调了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辛勤汗水。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让读者意识到我们所享受的食物背后,是农民无尽的辛劳和付出。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激发了读者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唐代农民的艰辛生活,也让我们反思现代社会中对农民劳动的忽视和不尊重。诗人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在今天,这首诗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农民的生活,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每一粒粮食。 总的来说,《悯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描写,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也让我们思考了如何更好地尊重和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这首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学上的成就,更在于它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