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范仲淹_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  第1张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散文,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文辞,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这篇文章不仅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作者对于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篇游记,更是一篇哲理散文,展现了范仲淹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 文章开篇,范仲淹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为引,介绍了自己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滕子京被贬至巴陵,即今天的岳阳,他重修了岳阳楼,并邀请范仲淹为之作文。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不仅赞美了岳阳楼的美景,更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同情和对政治失意者的慰藉。 在“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描绘中,范仲淹展现了岳阳楼的宏伟与洞庭湖的壮阔。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洞庭湖的波涛汹涌和岳阳楼的高耸入云,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感受着大自然的壮丽与人类建筑的巧妙结合。 文章中,范仲淹通过对“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世无争的心境。他提倡的是一种超越个人得失,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范仲淹在文章中还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念。这是他对于政治家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的深刻表达。他认为,政治家应该以天下为己任,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忧患,后享受个人的快乐。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范仲淹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古代仁人志士的敬仰和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他认为,古代的仁人志士能够超越个人的悲喜,以天下为重,这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岳阳楼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文辞,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瑰宝。范仲淹通过这篇文章,不仅展现了岳阳楼的美景,更传达了他对人生、政治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影响了无数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