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其二_从军行其二唐李白  第1张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与豪迈。在唐代,边塞诗是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杨炯的《从军行》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军事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和将士英勇的赞美之情。 诗歌的开篇便以“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描绘了战火纷飞的紧张气氛,诗人通过“烽火”这一意象,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战火连天的时代。西京,即长安,是唐朝的都城,烽火的照耀象征着战争的紧迫和国家的危机。诗人心中的“不平”则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愤慨和对和平的渴望。 接着,诗人以“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进一步描绘了将士们出征的壮观场面。牙璋是古代的一种符节,凤阙则是指皇宫的门楼,这里用以象征皇权和国家的命令。铁骑绕龙城则形象地描绘了骑兵部队的威武和勇猛,龙城在这里指的是边塞的城池,象征着边疆的坚固和将士的忠诚。 诗中的“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战争的悲壮感。雪暗凋旗画,意味着大雪覆盖了军旗,使得原本鲜艳的旗帜变得暗淡,这不仅描绘了恶劣的天气,也隐喻了战争的残酷。风多杂鼓声,则通过风声与战鼓声的交织,传达了战场上紧张和激烈的氛围。 最后,诗人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对将士们的崇敬和对文人的自谦。在古代,文人往往被视为文弱书生,而诗人在这里却表达了宁愿成为百夫长,即军队中的一个小队长,也不愿意只做一个书生的愿望。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武力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对将士英勇的赞美,以及对文人身份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从军行》不仅是一首边塞诗,也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战歌,它激励着人们为国家的安宁和民族的尊严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