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_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谁的 答案  第1张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源自于三国时期蜀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刘禅的故事。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新的环境中过得非常快乐,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故土和身份。刘禅,作为蜀汉的末代皇帝,他的形象和故事,一直是历史爱好者和文学创作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刘禅的身世背景 刘禅,字公嗣,是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儿子,也是蜀汉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他的母亲是刘备的宠妃甘夫人。刘禅出生于乱世之中,他的父亲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以仁德著称。刘禅继位时,蜀汉已经经历了连年的战乱和政治动荡,国力日渐衰弱。 政治生涯的起伏 刘禅的政治生涯可以说是充满了起伏。他继位时年仅十七岁,由于年幼无知,朝政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丞相诸葛亮手中。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开始亲政,但他的统治并没有带来国家的复兴,反而因为宠信宦官黄皓,导致朝政腐败,国力进一步衰退。最终,在魏国的攻击下,蜀汉灭亡,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 乐不思蜀的典故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正是源自于刘禅投降后的生活。据史书记载,刘禅在魏国被封为安乐公后,生活安逸,忘记了自己的故国。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故意安排蜀地的歌舞,试探刘禅的反应。刘禅观看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悲伤或者怀念之情,反而笑着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乐不思蜀”成语的出处。 历史评价的争议 对于刘禅的历史评价,历来有着不小的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无能的君主,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另一方面,也有人同情他的处境,认为他生不逢时,无力回天。无论如何,刘禅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和戏剧性的人物。 刘禅的后世影响 刘禅的故事,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广泛传播。他的形象,成为了后世对于亡国之君的一种典型刻画,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权力、责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乐不思蜀的典故,更是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成语,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