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常用古诗_端午节常用古诗有哪些  第1张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古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端午节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屈原的敬仰,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 节日起源与屈原 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的传说紧密相连。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因直言进谏而被贬,最终在汨罗江投江自尽。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人们在端午节这天举行各种活动,而古诗则是其中的一种文化表达。例如,唐代诗人文天祥的《端午即事》中写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风俗习惯与文化传承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这些习俗在古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如宋代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中描述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诗中不仅提到了粽子和艾草,还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些风俗习惯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自然景观与节日氛围 端午节正值初夏时节,自然景观与节日氛围相得益彰。古诗中对这一时节的描写,往往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节日氛围的渲染。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中写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诗中通过对宫衣的描写,传达了端午节的温馨与祥和。 情感寄托与家国情怀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是一个情感寄托和家国情怀的体现。许多古诗通过端午节这一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如宋代诗人苏轼的《浣溪沙·端午》中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诗中通过对端午节浴兰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国的深情。 综上所述,端午节的古诗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屈原的敬仰,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些古诗作为端午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连接古今、传承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