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全诗_七律长征全诗内容  第1张

《七律 长征》是毛泽东在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中国革命文学的瑰宝。它不仅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这首诗的背景是红军在长征途中,面对重重困难和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以诗的形式抒发了对长征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诗歌结构 《七律 长征》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遵循了古典诗歌的格律要求。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开篇即点明了主题,表达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决心。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则描绘了长征途中的壮丽景色,展现了红军的英勇形象。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通过对具体战役的描写,反映了长征的艰苦和红军的顽强。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则是对长征胜利的展望,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和信心。 语言特色 毛泽东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一词,既表现了红军对困难的轻视,也反映了他们对胜利的自信。再如“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走泥丸”,形象地描绘了红军在乌蒙山区行军的艰难,同时也表现了红军的英勇和无畏。 思想情感 《七律 长征》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部思想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毛泽东和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诗中流露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毛泽东通过对长征的描绘,传达了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这种信心不仅来源于对红军战斗力的信任,更来源于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 历史意义 《七律 长征》作为一首革命史诗,它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这首诗不仅记录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也成为激励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精神力量。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这首诗歌的创作,不仅是对长征历史的记录,更是对红军精神的赞颂,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屈不挠,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