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节选原文和翻译_离骚节选原文和翻译高二课文  第1张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杰作。它以诗人的个人遭遇为线索,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感慨,展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本文将对《离骚》中的一段节选进行原文展示和翻译,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原文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翻译: 我是高阳帝的后裔啊,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孟陬之月,我出生在庚寅日。 皇天审视我初生之时,赐予我美好的名号: 我的名字叫做正则,我的字叫做灵均。 家族背景与个人命运 屈原在《离骚》中首先提到了自己的家族背景,他自称是高阳帝的后裔,这表明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家庭。在当时,贵族身份往往意味着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和文化上的深厚底蕴。屈原的父亲伯庸,也是一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这样的家族背景为屈原日后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出生时的天象与命名 屈原描述了自己出生时的天象,提到了“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表明他出生在一个吉祥的日子。古人认为,出生时的天象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屈原的出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接着,屈原提到了皇天赐予他的名字和字,这在当时是一种荣誉,也反映了他对个人命运的重视。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屈原在《离骚》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以“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来表明自己追求的是正直和公正,这与他后来的政治主张相呼应。然而,屈原在楚国的政治斗争中遭遇挫折,他的政治理想未能实现,这使他感到深深的痛苦和无奈。《离骚》中的这段节选,正是屈原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反思。 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离骚》不仅是屈原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楚国乃至整个战国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屈原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使得《离骚》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战国时期楚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屈原的《离骚》节选不仅展现了他的家族背景、个人命运,也反映了他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离骚》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流传千古的文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