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_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拼音  第1张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站在湓亭之上,仰望明月时的所见所感。诗中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透露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感受白居易笔下的中秋月夜。 诗的开篇,诗人以“昔年八月十五夜”起句,简洁而富有韵味地引出了中秋的主题。这句诗不仅点明了时间,也唤起了读者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联想。中秋之夜,人们赏月、团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白居易通过这句诗,将读者的思绪带回到了那个充满温馨与祥和的夜晚。 接着,诗人以“曲江池畔杏园边”描绘了中秋夜的地点。曲江池是唐代长安城的一处著名景点,而杏园则是文人墨客常去的雅集之地。这里的描写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背景,也暗示了诗人与文人雅士共赏明月的情境。这种场景的设定,使得诗的意境更加深远,也让人感受到了唐代文人的风雅。 诗中的“今年八月十五夜”与“湓浦沙头水馆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地点的变迁。昔年的曲江池畔,与今年的湓浦沙头,虽然地点不同,但中秋的月亮依旧高悬。这种时空的转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在诗的结尾部分,诗人以“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抒发了自己的乡愁。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但诗人却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通过对中秋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