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关的古诗_端午节有关的古诗词有哪些  第1张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习俗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与端午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屈原与端午节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在端午节,人们纪念屈原,不仅是因为他的爱国精神,还因为他的诗歌作品。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之一,诗中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屈原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端午节读《离骚》,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不屈的精神。 古诗中的端午节习俗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端午节的习俗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端午日赐衣》中写道:“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这里描述的是端午节时人们穿着的细葛布衣,以及香罗的轻盈。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服饰特色,也反映了古人对端午节的重视。另外,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提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这里的“重五”即指端午节,而“榴花”则象征着端午节的热烈和喜庆。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窥见古人是如何通过诗歌来记录和传承端午节习俗的。 古诗中的龙舟竞渡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它不仅是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古诗中,龙舟竞渡的场景被多次描绘。如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这里的“五月五日”即指端午节,而“赠我一枝艾”则是指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龙舟竞渡,但通过“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的感慨,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龙舟竞渡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另外,宋代诗人黄庭坚在《端午》中写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这里的“竞渡”直接指龙舟竞渡,而“忠魂”则是指屈原。通过这些诗句,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龙舟竞渡的激烈和壮观,也能够体会到诗人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 古诗中的粽子与艾草 粽子和艾草是端午节的象征,它们在古诗中也经常被提及。如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写道:“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里的“粽包”即指粽子,而“艾束”则是指艾草。诗句通过粽子和艾草的形象,传达了端午节的氛围和习俗。另外,宋代诗人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这里的“浴芳兰”是指端午节用艾草水沐浴的习俗,而“轻汗微微透碧纨”则描绘了端午节天气的炎热和人们穿着的清凉。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端午节习俗的重视和对节日氛围的描绘。 综上所述,古诗中的端午节不仅是一种节日的庆祝,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古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习俗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