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春望唐杜甫_古诗春望唐杜甫拼音版  第1张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造诣,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当时杜甫身陷安史之乱的战火之中,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诗人以春日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忧虑。 诗的开篇便以“国破山河在”五个字,沉重地描绘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破坏。这里的“国破”不仅指物理上的城池被毁,更暗示了国家政权的崩溃和社会秩序的混乱。而“山河在”则是一种对比,尽管国家遭受重创,但自然山河依旧,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紧接着,“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城中的草木在无人打理的情况下肆意生长,显得格外茂盛。这里的“城春”与“国破”形成鲜明对比,春天本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战乱使得城市荒废,春天的生机与城市的荒凉形成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感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自然界的花鸟之上。花朵本应是春天的象征,却因为诗人的感伤而“溅泪”,鸟儿本应是春天的使者,却因为诗人的离愁而“惊心”。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景物紧密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无奈和对离别的哀伤。 最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人的思念。战火连绵不断,使得家书变得异常珍贵,诗人渴望得到家人的消息,却又因为战乱而难以实现。这里的“烽火”与“家书”再次形成对比,一方面是战争的残酷,另一方面是对家的渴望,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家庭离散的深切感受。杜甫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使得《春望》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反映时代悲剧的史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