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悯农其二原文_悯农其二原文及译文
《悯农其二》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而广为流传。诗中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以及他们所收获的粮食被权贵所占有的不公现象。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谴责。
诗歌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那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农民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他们的生活状况尤为艰难。李绅通过这首诗,将农民的辛苦和不公待遇展现在世人面前,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同情。
诗歌内容
诗的开篇便描绘了农民在炎炎夏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诗形象地表现了农民在烈日下劳作的辛苦,汗水滴落在土地上,与泥土融为一体。这里的“锄禾”指的是锄地,是农民在田间劳作的一种方式,而“日当午”则强调了时间,即正午时分,这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农民劳作最为辛苦的时刻。
接着,诗人通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成果的珍惜。这里的“盘中餐”指的是人们日常所食用的粮食,而“粒粒皆辛苦”则强调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尊重,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最后,诗人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两句,描绘了农民从春到秋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这里的“春种一粒粟”指的是春天播种,而“秋收万颗子”则是指秋天收获。这两句诗不仅表现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对丰收的期待,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
诗歌影响
《悯农其二》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农民的同情,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传诵,成为了人们反思社会不公和珍惜粮食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于农民命运的同情,也能感受到诗歌在传递社会信息和引发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由 @admin 于 2025-01-12 发布在 ZBLOG,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ygong.com.cn/?id=2571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