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王昌龄古诗原文_从军行王昌龄古诗原文及翻译  第1张

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描绘边塞将士英勇奋战的壮丽诗篇,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沉的情感,激发了无数读者对古代战争与和平的思考。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歌开篇便以“青海长云暗雪山”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边疆景象,长云与雪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壮美的氛围。这样的景象不仅令人联想到边塞的遥远与艰苦,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紧接着,“孤城遥望玉门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边塞的孤独与遥远,玉门关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象征着边疆的险峻与重要性。 诗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则直接描绘了战士们在沙场上的英勇形象,黄沙与金甲的对比,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战士们的不屈不挠。“不破楼兰终不还”更是表达了将士们坚定的决心和对胜利的渴望,楼兰作为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这里象征着敌人的坚固和难以攻克。 “楼兰”一词在诗中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对敌人的隐喻。诗人通过这一词汇,传达了战士们不畏强敌、誓死捍卫国家的决心。同时,“不破楼兰终不还”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歌中常见的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战士们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战斗。 在“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中,诗人转而描绘了战士们内心的思乡之情。戍客,即守卫边疆的士兵,他们面对着边邑的荒凉,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无奈。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也让人更加同情和理解这些远离家乡、为国戍边的战士。 最后,“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以一种深沉的叹息结束全诗,高楼象征着战士们坚守的岗位,而叹息则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让人感受到战士们的悲壮,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综上所述,王昌龄的《从军行》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边塞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战争、战士、思乡和和平的多角度描绘,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也让我们对那些为国戍边的战士们充满了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