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月是故乡明古诗_月是故乡明古诗全文
月是故乡明,这句古诗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弦。它不仅描绘了中秋夜的月色,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思念之情。
诗歌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坎坷多舛,多次被贬,但始终保持着豁达的胸怀和对生活的热爱。《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当时苏轼被贬至密州,恰逢中秋佳节,他仰望夜空中的明月,不禁感慨万千,遂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词。
意境之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便以豪迈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辽阔的夜空之下。诗人以酒为媒,向青天发问,表达了对月亮的好奇和对宇宙的探索。这种意境的营造,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放不羁,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
情感抒发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天上宫阙的神秘想象。他用“不知”二字,表达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过往的怀念。这种情感的抒发,既体现了诗人的哲思,也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思乡之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这几句中,诗人表达了想要回到故乡的愿望,但又担心高处的寒冷。这里的“乘风归去”和“高处不胜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
艺术特色
苏轼的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秋词中的绝唱。它不仅在情感上打动人心,更在艺术上展现了苏轼的才华。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把酒问青天”、“琼楼玉宇”,使得整首词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同时,苏轼还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得整首词既有宏大的气势,又不失细腻的情感。
总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艺术魅力的古诗。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本文由 @admin 于 2025-01-13 发布在 ZBLOG,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ygong.com.cn/?id=27265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