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的古诗词句_描写端午的古诗词句及意思  第1张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曾以诗词的形式来描绘端午的风俗和情感,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描写端午的古诗词句的详细阐述。 节日风俗的描绘 在古代诗词中,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被生动地描绘出来。如宋代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中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里提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挂艾草的习俗,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又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诗中提到的“宫衣”和“细葛”、“香罗”都是端午节时人们穿着的衣物,反映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和对美的追求。 自然景观的赞美 端午节正值仲夏时节,自然景观也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中描绘了初夏时节荷花初绽的景象,清新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这里的“小姑”指的是江边的神女,而“居处本无郎”则暗示了端午节时人们对于神灵的敬仰和祈求。 历史人物的追忆 端午节与历史人物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如宋代诗人苏轼的《屈原塔》:“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诗中表达了对屈原的深切哀悼和对楚人情感的共鸣。又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虽然这首诗并非直接描写端午,但“浪淘风簸”的形象与屈原投江的形象不谋而合,也体现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敬仰。 人文情感的抒发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如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诗中描绘了节日夜晚的繁华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虽然这首诗并非直接描写端午,但“野火烧不尽”的形象与端午节挂艾草、驱邪避疫的习俗相呼应,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这些古诗词句,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还能领略到古人对自然、历史和人文的深刻感悟。这些诗词作品,如同历史的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和情感,也让我们对端午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