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古诗有哪些_端午节古诗有哪些?  第1张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文,以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节日的庆祝。这些古诗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端午节风俗的窗口。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带领读者领略古人对这一节日的独特情感和文化意蕴。 节日起源与屈原纪念 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的纪念紧密相关。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忠诚直言而被放逐,最终在汨罗江投江自尽。后人为纪念他的高洁品格和爱国精神,将他投江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唐代诗人文天祥在《端午》中写道:“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而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中则提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描绘了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如挂艾草、吃粽子等。 龙舟竞渡与节日氛围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是龙舟竞渡,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楚国人为了寻找屈原的尸体而划船在江上竞渡。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描述了这一壮观场面:“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诗中不仅描绘了节日的热闹气氛,也体现了人们对屈原的深切怀念。而宋代诗人黄庭坚在《端午日》中则写道:“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表达了对屈原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楚人哀悼的情感。 美食与习俗的描绘 端午节的美食和习俗也是古诗中常见的主题。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平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端午》中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诗中不仅提到了粽子,还描绘了挂艾草等习俗,展现了端午节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明代诗人高启在《端午日赐衣》中则写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通过描写宫中赐衣的情景,反映了端午节的庄重与喜庆。 综上所述,端午节的古诗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屈原的敬仰和怀念,也展现了节日的风俗习惯和文化氛围。这些诗歌如同历史的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端午节的风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和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