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徐有贞古诗_中秋月中秋月徐有贞古诗  第1张

中秋月,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重要主题。徐有贞的《中秋月》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情感,成为中秋诗作中的佳作。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中秋夜的美景,更抒发了诗人对团圆和时光流转的感慨。让我们一同走进徐有贞的《中秋月》,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诗意。 诗的开篇,徐有贞以“中秋月”三字点题,简洁而富有意境。他没有直接描绘月亮的形态,而是通过“一轮飞镜谁磨”的比喻,将月亮比作飞速旋转的明镜,形象地展现了中秋夜月的明亮与圆润。这样的比喻不仅让人联想到月亮的光辉,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接着,诗人以“照彻乾坤,印透山河”进一步描绘月光的普照。这里的“乾坤”和“山河”不仅指自然界的天地山川,也隐喻着人间的世事变迁。月光的普照,如同历史的见证者,映照出世间的兴衰更迭。徐有贞在这里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宇宙观。 诗中的“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则描绘了中秋夜的清冷与宁静。“玉露”象征着秋夜的露水,而“银汉无波”则形容银河在月光下显得平静无波。这样的描写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在诗的结尾部分,徐有贞以“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收尾。这里的“清光”指的是月光的清亮,而“桂影婆娑”则是指月光下摇曳的桂树影子。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中秋夜月光的特别之处,它比平常的夜晚更加明亮,而桂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生姿,增添了一份生动与活力。 徐有贞的《中秋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中秋夜的美景,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团圆、时光流转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中秋诗歌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