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_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注释  第1张

杜甫的《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战争苦难的深刻描绘而闻名。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苦难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 诗中描绘了一位老翁和老妇的家庭悲剧。老翁在战乱中失去了三个儿子,家中只剩下一个还在哺乳的孙子和儿媳。当石壕吏来征兵时,老翁翻墙逃走,老妇则被带走。这首诗通过这一家庭的悲剧,展现了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的开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直接描绘了石壕村夜晚的紧张气氛。这里的“暮”字不仅指时间,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黑暗和绝望。“有吏夜捉人”则直接揭示了战争时期征兵的残酷现实,吏员在夜间强行征兵,不顾百姓的生死。 接下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进一步描绘了老翁的无奈和老妇的担忧。老翁为了逃避征兵,不得不翻墙逃走,而老妇则在门外焦急地观望,担心丈夫的安危。这里的“逾墙走”和“出门看”都体现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恐慌和不安。 诗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则展现了吏员的冷酷无情和老妇的悲痛欲绝。吏员的怒吼和老妇的哭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揭示了战争机器的无情,另一方面则表达了百姓的苦难和无助。 最后,“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这几句,老妇向吏员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三个儿子都在战争中牺牲,家中只剩下一个还在哺乳的孙子和儿媳。这里的“三男邺城戍”和“二男新战死”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而“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则表达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生者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强烈谴责和对苦难百姓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对人性和社会正义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