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吏原文及翻译赏析_潼关吏的译文  第1张

潼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见证了无数的战火与纷争。唐代诗人杜甫的《潼关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这首诗通过描绘潼关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原文赏析: 《潼关吏》 唐代 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入,为君披心腹。 “备胡乃常事,愁见往来疏。 “边庭流血干,武皇开边意未已。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翻译赏析: 这首诗的翻译可以这样理解:士兵们匆忙地在潼关道上筑城,大城坚固如铁,小城高耸入云。诗人询问潼关的官吏,修筑城池是否为了防备胡人。官吏让诗人下马,向他倾诉心中的忧虑。官吏说,防备胡人是常有的事,但更让人忧愁的是看到人们往来稀少。边疆的战事让无数家庭流离失所,皇帝开疆拓土的野心却未曾停止。士兵们的妻子和母亲在咸阳桥上相送,尘土飞扬中看不见桥的身影。他们拉着衣襟,顿足痛哭,哭声直冲云霄。路人询问行人,行人只说征兵频繁。有的人十五岁就被派往北方守河,到了四十岁还要去西方耕田。离家时,里正为他们裹头,归来时,头发已白,还要继续戍边。边疆的战事让血流成河,皇帝开疆拓土的野心却未曾停止。你难道没听说,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都长满了荆棘。即使有健壮的妇女耕种,田地里的庄稼也难以生长。更何况秦兵耐苦战,被驱使如同犬鸡。长者虽然有问,但服役的人怎敢表达自己的怨恨?就像今年冬天,关西的士兵还没有休息。县官急着要收租,但租税从何而来?人们终于明白,生男孩是不幸的,生女孩反而更好。生女孩还能嫁给邻居,生男孩却只能埋没在荒野之中。你没看见青海头,自古以来白骨无人收。新鬼和旧鬼都在哭泣,天阴雨湿时,声音凄厉。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吏的对话,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诗人以潼关为背景,通过对士兵、官吏和百姓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