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古诗20首_描写中秋节的古诗20首五言  第1张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里,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赞美,也反映了他们对节日的感悟和情感。以下是20首描写中秋节的古诗,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中秋世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赏月抒怀 在古代,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诗人们在月光下,抒发自己的情感,或感慨时光流逝,或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无限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饮酒赋诗 中秋节也是亲朋好友相聚的时刻,诗人们常在此时饮酒赋诗,以诗会友。如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通过饮酒赏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则描绘了诗人在中秋夜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 团圆美满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诗人们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通过对比异乡与家乡的不同,表达了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而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则以中秋夜梦的形式,抒发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无尽哀思。 自然景观 中秋节的月亮和自然景观也是诗人们歌咏的对象。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以广阔的视野,描绘了中秋夜月亮升起的壮丽景象。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则通过描绘节日夜晚的璀璨烟花,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通过这些古诗,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中秋节的热爱和重视,还能够体会到他们对自然、亲情、友情的深刻感悟。这些诗作,如同穿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古今,让我们在现代的喧嚣中,依然能够找到那份宁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