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_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翻译及原文  第1张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短文,讲述了陈太丘与其友人约定出行的故事。这篇文章以其简洁的叙述和深刻的道德寓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情节,展现了人物性格和当时的社会风气,同时也传达了守时和诚信的重要性。 原文如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及原文分析: 一、故事背景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故事发生在古代,陈太丘是故事的主角,他与友人约定在中午时分出行。然而,友人未能按时到达,陈太丘便独自离开。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守时和诚信的重视,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不守信用行为的不齿。 二、人物性格 陈太丘在故事中展现了他守时和诚信的性格。他与友人约定的时间一到,便毫不犹豫地离开,体现了他对时间的尊重和对承诺的重视。而友人的迟到则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了他的不守信用和对约定的轻视。 三、道德寓意 文章通过陈太丘与友人的对比,传达了守时和诚信的重要性。陈太丘的儿子元方,虽然年幼,却能明辨是非,对父亲的友人进行了批评。这不仅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反映了社会对于诚信和礼节的普遍期待。 四、社会风气 《陈太丘与友期行》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守时和诚信的重视。在当时,人们认为守时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而失信则是不可接受的行为。文章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展现了这种社会风气,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遵守约定,保持诚信。 五、教育意义 元方的言行在故事中起到了教育的作用。他不仅批评了父亲的友人,还展示了对长辈的尊重和对诚信的坚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学会守时和诚信,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六、文学价值 《陈太丘与友期行》以其简洁的叙述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文章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性格和社会风气,同时也传达了重要的道德观念。这种简洁而深刻的叙述方式,使得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