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_蜀相杜甫古诗  第1张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当时杜甫在成都草堂。这首诗是杜甫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赞颂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诗中通过对诸葛亮的描写,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杜甫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 诗歌开篇即以“丞相祠堂何处寻”发问,引出对诸葛亮祠堂的寻找,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祠堂周围的景象,如“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通过对祠堂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诸葛亮祠堂的庄严肃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诗中还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通过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此外,诗中还通过对诸葛亮祠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通过对诸葛亮祠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蜀相》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祠堂的寻找、对诸葛亮生平事迹的回顾以及对诸葛亮祠堂的描写,展现了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