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原文_归去来兮辞原文及翻译  第1张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辞藻华美、情感真挚而流传千古。这篇文章不仅是陶渊明归隐田园、远离尘世纷扰的内心写照,也是他对于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全文洋溢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 文章开篇,陶渊明便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自己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他用“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来反思自己过去为官的生活,认为心灵被外在的名利所束缚,感到无比的惆怅和悲哀。这种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全文情感的基调。 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中,陶渊明表达了对过去无法挽回的遗憾和对未来仍可把握的希望。他意识到过去的岁月已经逝去,无法改变,但未来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追求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这种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是全文情感的转折点。 文章中,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充满了诗意和温情。他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来描绘自己归隐后的生活环境,虽然简朴,但却充满了自然之美。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中,他描绘了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温馨场景,展现了对家庭生活的珍视和享受。 陶渊明在文章中还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在“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中,他描绘了自己在自然中放声高歌、吟诗作对的情景,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净化的愉悦。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是全文情感的高潮。 最后,陶渊明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作为文章的结尾,表达了自己顺应自然、接受命运的豁达态度。他认为人生短暂,应当顺应自然的变化,享受生活的每一刻,不必对命运抱有疑虑。这种对生死的超然和对命运的接受,是全文情感的总结。 归去来兮辞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优美的文学表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陶渊明通过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传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