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端午》_古诗端午唐文秀  第1张

端午,这个充满诗意的节日,自古以来就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众多描绘端午节的诗篇中,唐代诗人李隆基的《端午》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了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更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节日习俗的描绘 《端午》一诗开篇便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这两句诗不仅点明了端午节的时间节点,更通过“时清日复长”传达出夏日的炎热与白昼的漫长。诗人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渲染,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热闹非凡的节日之中,感受着节日的喜庆与热烈。 自然景观的描绘 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同样细腻入微:“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这里的“盐梅”和“曲糵”分别指代了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和饮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展现了端午节丰富的饮食文化。同时,“已佐鼎”和“且传觞”也暗示了节日中人们的欢聚与交流,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人文关怀的体现 《端午》不仅仅是对节日习俗和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深刻地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传统的继承。通过对古人事迹的回顾,诗人强调了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个承载着深厚文化和历史意义的日子。 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的结尾“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则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期望。这里的“槿茂”和“芦香”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隐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期望。 综上所述,《端午》这首诗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绘、自然景观的展现、人文关怀的体现以及国家命运的忧虑,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端午节画卷。它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节日的喜庆与热烈,更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与期望。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端午节诗歌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