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古诗_十五夜望月古诗翻译  第1张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描绘中秋月夜的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赞美,也反映了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的向往。在中秋佳节,人们仰望天空中的明月,感受着那份宁静与和谐,而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诗的开篇便以“中庭地白树栖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庭院景象。月光洒满庭院,地面如同铺上了一层白霜,而树上的乌鸦静静地栖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祥和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月夜的宁静,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接着,诗人以“冷露无声湿桂花”进一步描绘了月夜的景象。露水在无声中滋润着桂花,使得花香更加浓郁。这里的“冷露”不仅指代了夜晚的露水,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桂花的香气与冷露的湿润,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月夜图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诗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表达了人们对于中秋月夜的共同期待。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夜晚,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团聚一堂的家人,都会仰望天空中的明月,寄托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里的“人尽望”不仅描绘了人们的行为,也反映了人们的情感。 最后,“不知秋思落谁家”则是诗人对中秋月夜情感的深刻抒发。秋思,即秋天的思念,这里指的是对亲人的思念。诗人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无法团聚的人们深深的同情和关怀。这句诗不仅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也让人思考中秋月夜的意义。 总的来说,十五夜望月这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中秋月夜的赞美和对人们情感的深刻理解。它不仅让人感受到月夜的美丽,也让人体会到中秋佳节的团圆与思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