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隐隐水迢迢全诗_青山隐隐水迢迢全诗意思  第1张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怀念。 诗中的自然描绘 诗的开篇“青山隐隐水迢迢”便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山水的远景图。这里的“隐隐”和“迢迢”两个词,既表现了山水的朦胧美,也传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距离的遥远。青山若隐若现,仿佛在云雾中若即若离,而水则迢迢不绝,绵延千里,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秀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季节的转换 “秋尽江南草未凋”一句,诗人巧妙地利用季节的转换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江南的秋天虽然已经结束,但草木依旧保持着生机,没有凋零的迹象。这里的“草未凋”不仅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特色,也隐喻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即使时光流转,友情依旧如初。 月夜的意境 “二十四桥明月夜”一句,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二十四桥是扬州的著名景点,明月夜则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这里的“明月夜”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友情的颂扬。在这样美好的夜晚,诗人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友人,那份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箫声的寄托 最后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这里的“玉人”指的是诗人的友人,而“教吹箫”则是对友人才华的赞美。诗人通过询问友人在何处吹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怀念。箫声悠扬,如同诗人的心声,穿越时空,传递着对友情的无限眷恋。 综上所述,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以其精致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诗中不仅展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使得这首诗成为了流传千古的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