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离骚》全文原文及译文_《离骚》全文原文及译文注音
《离骚》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全文以屈原自述的形式,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原文全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
我是高阳帝的后代,我的父亲名叫伯庸。
我出生在孟陬,庚寅日我降生。
我的父亲审视我,赐给我美好的名字。
我的名字是正则,我的字是灵均。
我既有内在的美,又加上了修养。
我佩戴着江离和辟芷,用秋兰作为装饰。
我急匆匆地好像赶不上,担心岁月不等待我。
早晨采摘阰山的木兰,傍晚采摘洲上的宿莽。
日月匆匆不停留,春秋交替。
草木凋零,我担心美人迟暮。
不趁年轻抛弃污秽,为什么不改变这种态度?
骑着骏马奔驰,我走在前面的路上!
《离骚》的文学价值:
《离骚》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通过自然界的植物来比喻自己的高洁品质。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如“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表达了屈原对于改变现状的渴望。
屈原的思想情感:
《离骚》中,屈原表达了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他以自己的遭遇为出发点,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恐美人之迟暮”不仅是对青春易逝的感叹,也是对国家命运的隐喻,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未来的担忧。
艺术手法的运用:
《离骚》在艺术手法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屈原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的节奏感强烈,情感表达更为深刻。同时,诗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离骚》不仅是屈原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楚国命运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由 @admin 于 2025-01-03 发布在 ZBLOG,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ygong.com.cn/?id=4033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