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古诗原文_《长恨歌》古诗原文多少字  第1张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这首诗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情感。 诗歌开篇便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引出唐明皇对杨贵妃的宠爱,以及这种宠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白居易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一个帝王在爱情与责任之间的挣扎。诗中的“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描绘了杨贵妃的美貌和唐明皇对她的宠爱,同时也暗示了这种宠爱的奢侈和不节制。 随着故事的发展,“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句,将读者带入了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这里的“渔阳鼙鼓”象征着战乱的爆发,而“霓裳羽衣曲”则是杨贵妃所擅长的舞蹈,象征着宫廷的奢华生活。白居易通过对比,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鲜明对照,以及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中,诗人描绘了杨贵妃在马嵬坡被迫自尽的悲剧。这里的“六军不发”指的是军队不愿前进,而“宛转蛾眉”则形容杨贵妃的美貌。白居易通过这一情节,表达了对杨贵妃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诗歌的结尾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则是对这段爱情悲剧的深刻总结。白居易用“天长地久”来形容时间的漫长,而“此恨绵绵”则表达了对这段悲剧的无尽哀思。这不仅是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哀悼,也是对那个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 《长恨歌》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艺术才华,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窥见唐代社会的一角,感受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波动,以及对美好与悲剧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