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_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诗  第1张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时刻。他们用诗歌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对龙舟竞渡的激情、对香粽的赞美以及对艾草的敬仰。以下是四句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人的端午节,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韵味。 屈原的怀念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忧国忧民而投江自尽,后人为了纪念他,将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这句诗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以及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成为了端午节文化的核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龙舟竞渡的激情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张耒的《和端午》。端午节期间,各地都会举行龙舟竞渡活动,以纪念屈原。这句诗描绘了龙舟竞渡的激烈场面,表达了人们对屈原忠魂的哀悼。龙舟竞渡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 香粽的赞美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之一,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粽子的形状和制作过程。粽子是用糯米、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叶中,形状像两个髻,象征着团圆和吉祥。这句诗不仅赞美了粽子的美味,也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习俗的传承和尊重。 艾草的敬仰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句诗同样出自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将艾草挂在门上,以驱邪避瘟。这句诗中的“艾束著危冠”形象地描绘了这一习俗。艾草在古代被认为具有辟邪的作用,因此成为了端午节的重要象征。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艾草的敬仰,也反映了端午节驱邪避瘟的文化内涵。 通过这四句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让我们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共同庆祝这个充满诗意和激情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