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全诗_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全诗书法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诗人在枫桥边泊船,感受着夜色中的孤寂与宁静。
诗歌的开篇“月落乌啼霜满天”便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月亮落下,乌鸟啼鸣,霜气弥漫,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冷清的秋夜图景。这里的“月落”不仅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与无奈。而“乌啼”则增添了一种悲凉之感,乌鸟的啼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显得尤为突出,触动人心。“霜满天”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冷清的氛围,霜的冷与天的广漠相映成趣,让人感受到一种无边的孤寂。
接着,“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诗人眼前的景象。江边的枫树与渔火相对,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枫树的红与渔火的黄相互映衬,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而“对愁眠”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不安,他面对这样的景色,难以入眠,心中的愁绪与江枫渔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姑苏城外寒山寺”则将视角转向了远处的寒山寺。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宁静,这里的“寒”字不仅指气候的寒冷,也暗示了寺庙的孤寂与清冷。寺庙的钟声在夜半时分响起,打破了夜的宁静,也触动了诗人的心弦。
最后,“夜半钟声到客船”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夜半的钟声传到了诗人的客船上,这钟声不仅是时间的标记,也是对诗人心灵的触动。钟声的悠扬与客船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让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体会到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本文由 @admin 于 2025-01-04 发布在 ZBLOG,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ygong.com.cn/?id=56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