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_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简短  第1张

《鱼我所欲也》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一篇著名散文,收录于《孟子·告子上》。这篇文章通过比喻和对比,阐述了孟子关于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观点,即在面对物质欲望和道德原则时,应当坚守道德原则,即使面临生死抉择。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激发了读者对于道德和欲望关系的思考。 文章开篇,孟子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比喻,引出了文章的主题。这里,孟子将鱼比作一般的物质欲望,而熊掌则象征着更高的道德追求。他指出,当两者不可兼得时,应当放弃低级的欲望,选择更高尚的道德追求。 接着,孟子进一步阐述了道德选择的重要性。他指出,生命固然宝贵,但若为了保全生命而放弃道德原则,那么这样的生命是不值得的。他用“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来说明,在生命和道德原则之间,应当选择道德原则。这种选择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考验,也是对社会道德秩序的维护。 孟子还强调了道德选择的普遍性。他认为,这种选择并不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而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道德判断力。他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来说明,每个人都有能力在道德和欲望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关键在于是否愿意去实践。 最后,孟子通过对“所欲有甚于生者”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他指出,对于那些有更高道德追求的人来说,他们所追求的道德价值甚至超过了生命本身。这种追求不仅是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综上所述,《鱼我所欲也》通过对鱼和熊掌、生和义的比喻,深刻地表达了孟子关于道德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观点。文章不仅提供了道德哲学的思考,也对读者提出了道德实践的要求,即在面对物质欲望和道德原则的抉择时,应当坚守道德原则,即使这意味着要放弃生命。这种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