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唐杜甫_春望唐杜甫注音版  第1张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身处长安,目睹了战火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哀伤。 诗歌开篇便以“国破山河在”为引,展现了一幅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这里的“国破”指的是唐朝的都城长安被叛军占领,而“山河在”则意味着尽管国家遭受了重创,但山河依旧,自然景观并未改变。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反映了他对自然恒久不变的感慨。 紧接着,“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天的长安城,草木繁茂,生机勃勃,与前句的“国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的“城春”指的是春天的长安城,而“草木深”则形容了战乱之后,人迹罕至,草木得以自由生长的景象。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战乱中人们流离失所、城市荒芜的哀叹。 “感时花溅泪”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了自然界的花朵上,仿佛花朵也在为国家的不幸而哭泣。这里的“感时”指的是诗人对时局的感慨,而“花溅泪”则是将花朵拟人化,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悲伤的深切感受。 “恨别鸟惊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在这里用“恨别”来形容自己对亲人离别的悲痛,而“鸟惊心”则是指鸟儿的惊飞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使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对自然界生物的同情,实际上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刻反思。 最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对战乱中信息传递困难的无奈。这里的“烽火连三月”指的是战火连绵不断,而“家书抵万金”则形象地说明了在战乱时期,一封家书的价值胜过万金,因为它承载着家人的安危和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期对国家和家庭的深切关怀。《春望》不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人民苦难的深刻反映,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